指那些潜伏在我国的间谍。
根据北京市《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》,公民举报间谍行为,对侦破间谍案件起到重要作用的,最多可获奖励50万元。
与电影里那些身手了得的经典间谍IP不同,现实生活中“行走的50万”非常善于伪装。
你想要通过举报间谍获得奖励么?
先来看看你能否揭穿他们的“伪装术”吧。
屡次在不恰当场所宣扬极端个人主义、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外教
根据国家安全机关统计,高校师生、军事发烧友、年轻网友都是境外间谍机关策反的重点关注对象。
作为大学生,一旦我们缺乏国家安全意识,就很有可能成为境外间谍组织策反的对象。
2018年,大一学生小李意外获得了一份高薪兼职:为某外海华人的“军民融合项目”做市场调研。
小李先后按要求将多本图书馆里军事类杂志拍给对方,还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的信息发送给对方,获得了丰厚报酬。
小李觉得这样轻松又高薪的兼职真不错,却未想自己已经一步步沦为了间谍人员窃取国家机密的工具。
2011年,某大学生赴台湾学习交流期间,一女子向其表示好感,关系迅速升温。
该大学生所学专业可以接触到国防科工机密,该女子便要求其将“学习成果”定期发来。
随后经调查,该女子为台湾军情局间谍人员。
“行走的50万”如此手段多端,阴险狡猾,
我们更应保持警惕,擦亮眼睛!
快来收下这份《大学生反间谍指南》吧
2022年11月1日,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》颁布实施八周年,同时也是反间谍法宣传日。作为中国成立后规范和加强反间谍工作的第一部法律,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反间谍工作的基本原则,首次对间谍行为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。
根据《反间谍法》第三十八条规定,间谍行为是指下列行为:
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或者指使、资助他人实施,或者境内外机构、组织、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;
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、组织、个人实施或者指使、资助他人实施,或者境内机构、组织、个人与其相勾结实施的窃取、刺探、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,或者策动、引诱、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;
《反间谍法》规定,公民和组织在反间谍工作中享有以下权利:
因协助反间谍工作,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,可以向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。
对协助反间谍工作有重大贡献的个人,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给予奖励。
任何个人和组织对国家安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、滥用职权和其他违法行为,都有权向上级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检举、控告。受理检举、控告的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清事实,负责处理,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告知检举人、控告人。
对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工作或者依法检举、控告的个人和组织,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。
根据《反间谍法》规定,公民和组织在反间谍工作中应当承担以下义务:
机关、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,动员、组织本单位的人员防范、制止间谍行为。
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,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;向公安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、组织报告的,相关国家机关、组织应当立即移送国家安全机关处理。
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间谍行为的情况、收集有关证据时,有关组织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,不得拒绝。
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保守所知悉的有关反间谍工作的国家秘密。
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、资料和其他物品。
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、使用间谍活动特殊需要的专用间谍器材。专用间谍器材由国务院国家安全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认。
转自:超星大学生安全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