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警察叔叔,我的手机绑定了微信、支付宝,如果丢失该如何预防账号财产被盗用?”9月20日,在“万名警察进社区•网安民警走校园”活动现场,面对我校学生代表提出的涉及网络舆情、网络犯罪侦查、网络信息安全等各类问题,武汉市公安局的网络安全专家民警们详细作答,与我校学生分享了“手机遗失六部曲”、“手机应用三建议”、“个人信息保护四法则”等等各类网络安全防范要诀,现场互动积极、气氛热烈。
活动中,我校保卫部与市公安局网络安全支队签署了“警校共创清朗网络空间八项意见”,进一步提升我校网络安全管理水平。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,市公安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刘南华发表讲话。
沈壮海表示,我校历来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,近年来通过强化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建设、提升校园网防护与监测安全技术建设力度、实行校内主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、加强师生网络与国家安全教育宣传,有效保障了校园网络安全。但我校的网络安全仍面临着严峻考验,接下来,学校将继续健全完善网络技术安全管理制度,加快防护设施的建设进度,加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力度,强化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,全面构筑学校网络安全防线。希望市公安局继续为我校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指导与支持,充分发挥警校联动机制,携手维护网络安全、校园安全。同时,倡议广大在校学生文明上网、合理用网,自觉维护网络秩序,共建共享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。
刘南华指出,大学生是网络最广泛的应用者和最积极的参与者,维护网络安全武汉百万大学生责无旁贷,各高校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论述,学习网络安全法,切实履行好校园网监管、有害信息发现上报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等主体责任。市公安局网安、国保支队和各分局要充分履行监督管理责任,主动服务,尤其要严厉打击网上散布谣言、校园贷、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,并大力宣传网络安全知识,提高广大师生安全上网、安全用网意识,回应师生对公安机关的新期待、新要求,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。同时,希望武汉大学等高校抓住机遇,加大培养力度,努力打造国家级网络安全人才摇篮。
活动在我校文理学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,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同时在会场外发放网络安全宣传手册,推广“武汉网安”微信公众号和“武汉网警巡查执法”微博号,招募网络安全志愿者并解答同学们的提问。
我校学生代表200余人,校党委宣传部、学生工作部、保卫部、信息中心等单位负责人,华中科技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、华中师范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领导,市公安局警务指挥部、政治部宣传处、国保支队、网安支队及武昌、洪山、江夏、开发区、东新分局的相关领导参加了活动。(综合办 郝晋)
![](/__local/1/62/CC/1D8C661BC949AD959DEBCF598DE_E6B0EC7C_5794A.jpg)
“万名警察进社区•网安民警走校园”活动现场
![](/__local/D/F2/CE/4B5B5F171AE4EFA08FA4DF48531_0E3FA3B4_58C48.jpg)
“校园有问、网警作答”网络安全互动问答环节
![348AF](/__local/D/9C/E5/4D2BC7D5ADECE8EBBDA432CEC31_5C4A44B5_348AF.jpg)
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讲话
![](/__local/4/7D/D5/33CAF7343575BFBC061F6F469D2_8B51B5B2_3264C.jpg)
市公安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刘南华讲话
![45CAF](/__local/F/AC/67/219484DE351DFF1CD962F90638B_D861C74C_45CAF.jpg)
我校保卫部与市公安局网络安全支队签署了“警校共创清朗网络空间八项意见”
“校园有问、网警作答”网络安全互动问答
![](/__local/8/26/69/788EC40DCA5FE55E6132379FE71_53C3FFE0_57B19.jpg)
问题一:
现在网上有很多关于台风“山竹”的视频和图片,后来看到《人民日报》发表文章后才发现有些是假的。请问在网上发布假的视频和图片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,会受到怎样的处罚?
解答:
在网上发布假的视频和图片属于网络谣言,我国《刑法》、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有明确相关规定,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,制作、传播网络谣言是违法的。网上热点新闻要关注“人民网”“新华网”等官媒报道,做到不信谣、不传谣。
问题二:
最近我看到一则关于小额贷款的新闻,一同学通过网络平台借了一笔钱,最终因为还不上钱被逼自杀。请问如果碰到类似“校园贷”情况应该怎么办?
解答:
一、多部门已联合下发通知,明确任何网络贷款机构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;
二、网贷特点:低门槛、便捷贷、先扣款、逾期产生高额利息、拆东墙补西墙;
三、如何防范:擦亮眼睛,找准组织,理性消费。
问题三:
前段时间我的手机丢了,但是手机绑定了微信和支付宝,我很担心有人盗用我的账号上的钱。我想问一下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到各种APP,请问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手机安全上网?
解答:
一、手机遗失“六部曲”:
1、挂失手机号;2、冻结网银;3、解绑支付账号;4、修改应用软件密码;5、告知亲友谨防诈骗;6、补办手机卡。
二、手机应用三建议:
1、设置复杂密码;2、网银少存钱;3、实行机号分离。
问题四:
我感觉我的电脑和手机很卡,是不是中毒了?请问如何辨别自己的电脑或者手机已经中毒了呢?我们利用电脑手机上网时应如何防止这些病毒入侵?
解答:
一、如何辨别手机中毒:
1、查看手机性能是否大幅下降;2、手机通话时常掉线、中断;3、话费支出不正常;4、文件丢失。
二、手机中毒了怎么办?
1、连接电脑,使用杀毒软件查杀;2使用手机安全助手;3备份好数据以后,恢复出厂设置。
三、使用手机的四个“不”忠告
1、不随便扫描未知二维码;
2、不随便点击未知的网站链接;
3、不轻易使用陌生的免费wifi;
4、不轻易安装来源不明的手机应用。
问题五:
最近在网上常常看到有人冒充亲朋好友、骗取钱财,请问常见的网络诈骗有哪些?我们大学生在网络上应该如何防范被骗呢?
解答:
网络诈骗常见类型:1、假冒QQ、微信好友聊天诈骗;2、网上兼职刷信誉诈骗;3、网络购物退款类诈骗;4、网络办理贷款诈骗;5、虚假购票网站诈骗;6、积分兑换诈骗。
防范措施:
1、保护好个人信息;2、不要随意点击链接;3、涉及财产要谨慎。
问题六:
我经常能在微博、微信公众号或者校园里看到美团、滴滴之类的广告,需要我们输入地址、车辆信息、手机定位之类的信息。这样会不会泄漏我们的个人信息呢?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呢?
解答:
一、个人信息保护四法则:
不乱点、不乱填、不乱扫、不乱晒
二、个人信息防护四建议:
1、不规范的链接不点;2、不靠谱的网站不填;3、不可信的二维码不扫;4、个人信息记得打码。
问题七:
您好现在我们都会通过微信、qq跟老师同学联系,也在qq微信群聊里发表言论,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消息,如某某网民在微信群qq群上发布了违法消息受到公安机关处罚,您能不能介绍一下,现在哪些信息是不能在网上随意发布的?
解答:
一是诋毁党中央和国家决策部署的言论不能发;二是政治敏感话题不能发;三是网络谣言不能发;四是涉及保密的内部资料不能发;五是涉黄赌毒等信息不能发;六是有关港澳台的新闻,在官方网站未发布前不能发;七是涉及军事资料的信息不能发;八是涉及国家机密的文件不能发;九是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不能发。
问题八:
我们从小就知道,当遇到危险时打110报警,要是网络上遇到违法犯罪的情况也可以拨打110吗?
解答:
报警方式:1、拨打110报警电话;2、登录武汉市网上报警平台进行报警;3、“武汉公安”公众号中“微互动”一键报警。